高考真题-诗词解析
不少同学在初中升入高中之后,会轻视语文的学习。或者认为,语文主要是答题套路,和初中“一样”,答题全靠套路;或者认为,语文主要依靠积累,多读多背就行,甚至课外多看点“课外书”就够了;或是认为语文提分困难,“怎么努力也没用”,还不如花时间在别的科目上。语文,作为一门学科而言,就沦落到了这样“主科中的副科”的地步。于是老师叹息,家长无奈,学生苦恼。
其实,以上的许多观点,都是对语文学习的误解。下面来逐一分析。
一、语文答题全靠套路吗?
语文是综合素质的培养,认为答题有套路在根本上就错了。其实你所理解的“套路”,不过是思维方法的体现。我们初中教答题“二元论”,分内容和结构;高中讲“三元论”甚至“多元论”,分内容、形式和效果,其实都是思维中分析能力的体现。而概括和归纳,就考察的是思维中综合能力。所以,学语文本质上也是学思维,而不是我们误解的“学套路”。如果你简单的套用套路,不精研文本,不仔细思考“所以然”,那么即使初中能“蒙混过关”,高中只会让你跟不上脚步,甚至对套路的依赖性反而会妨碍你的语文学习,不进反退。
二、语文只要靠积累吗?
我们可以发现,不少语文优秀的同学分享经验的时候,常有“读书多”的共性。似乎就让我们产生了这样一种印象:读书多,语文自然就好。真的是这样吗?诚然,读书多确实对语文学习有帮助。从人类学习的认知思维模式看,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由自主会产生对于文本学习、模仿、想象、反思,阅读过程一定程度上也是语文学习的过程。但是读书多绝不等同于语文好。这取决于阅读的内容和方式。一本好书,可能胜过100部网络小说;读一本有针对性启导的书,可能胜过无目的地自读10本书。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书籍,参差不齐的引导,而学习时间却极其有限。因此,一定要进行高效的阅读,并有针对性的指导,才是起到最好的效果。所以积累绝不是盲目的,有效积累的背后,更需要方法。
三、语文很难提升吗?
我们学英语,恨不得身在英语国家,仿佛在国外语言环境中,英语一定能好。但是你现在学语文啊,不就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吗?语文怎么可能还学不好呢?因此,我认为,语文提升难不难,根本上是方法的问题。你把它和数学、英语等同对待,盲目刷题,只会迷失在题海中。语文提升的方法,至少有两个层面。
一个是“技术”层面,也就是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的,把语文提升到一个中上甚至优良的水平,那就是老师引导的针对性刷题。老师通过对文本教学和命题规律的研究,帮助学生分析文本,梳理思路,培养思维,精讲一题胜过自刷百题,那么语文的提升就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了。
但更高的提升在“艺术”层面,那就是基于学科的热爱和兴趣,生发出内心的感悟。那就更不是靠刷题了。那是不是完全没有途径呢?当然不是。比如,课内老师卖的“关子”,自己回去查阅典籍;遇到悲愤、伤心的事情,写下来作为随笔,有意识地斟酌字句;甚至可以自己尝试创作诗歌、小说、杂文,感受语言与音韵之美;到胜地游览,感受古人笔下的黄河、庐山、寺庙、高楼;去博物馆、艺术展,更大地拓宽眼界。这些所谓的“语文学习活动”,你完全可以看作是娱乐,是数理化刷题之外的放松。玩中学、乐中学,岂不妙哉?
因此,语文难提升,也不难提升;语文学习没捷径,也有捷径。一个善学习、善积累、善思考、善表达的人,语文是不可能差的;一个乐学习、乐积累、乐思考、乐表达的人,语文是不可能不优异的。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如果到了我们现在,却畏惧语文,甚至讨厌语文,或者把语文等同于考试套路,是何等悲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