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类型讲解
一、课程与进度如何与学校互补
目前高中学校的地理教学中进度与组织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高一阶段每周开设2节和3节地理课的都比较常见。也有一些学校开展学程制,在高一分阶段相对密集地开设地理课程。高二也有较大的差异。从课时安排上看,每周3、4、5节地理课也都比较常见。从内容进度看,有的学校会专门安排一定课时对区域地理展开教学;有的把高一复习和高二拓展教材教学分开,有的则是用拓展教材的教学带动高一知识的复习。教学的难度和训练要求自然也基于学校的校情生情有所不同。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也基本是合理的。
教培机构的班教课在不超前教学的前提下设计课程进度,可以在互补性上兼容多数学校。以高二等级考辅导为例,可以在早期阶段安排区域地理,在区域认知和联系对比能力上进行训练,便于理解之后的系统地理知识。中期阶段将高一教材复习得细致一些,不仅可以提高选择题得分率,也为高二拓展教材相对综合的知识学校和大量案例分析打下坚实基础。高二拓展教材的学习更受学生重视,学校教学也会列为重心。教学班教中可以在习题训练上多下功夫,同时注意题型与问法的梳理归类。后期临考阶段则是围绕能力训练设计教学,这部分的教学往往自由度更高,个性化更强,是教师基于对自己学生的了解和判断来设计开展的。能力的训练要在知识结构基本构建成型,学生的习题训练量有一定积累后开展效果更好。这样的训练与学校的二轮复习也会因为对象的不同形成互补。
教培行业班教地理课充分考虑与学校教学的互补性,才能强化重难点、细化知识考点,让学生有更多获得感。
二、如何兼顾应试水平和学科素养
提分是教培行业回避不了的重要目标,刷题又是提分的不二法门。班教课沦为刷题训练营的话,一是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容易厌倦;二是到后期效果下降,特别是对于高端的形成作用不大。
更合理的教学方式一是知识复现与训练紧密结合。尤其是地理学习注重图的运用,用各种地图、示意图、统计图表承载知识。再通过习题呈现知识的考察方式。二是注重习题精讲,习题朔源到知识层面讲解、统整到能力层面讲解,发现共性问题和一般思路。三是从学科的核心素养出发进行教学,其实考试也是注重能力素养的考察。中学地理的的核心素养有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以这三个基石来形成一定的人地协调观,看待和分析自然与人文事物与现象。以上方式都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教培行业的地理班教课通过提高学科素养来带动应试水平,才是上上之选。